普渡河 滇池 海埂 围海造田 翠湖 滇池古今谈

2020-11-05 08:17 阅读(?)评论(0)

万里长江东流去

长篇连载(236)

万里长江东流去(文字部分)


胡家燕  编著


目录:

1金沙江   27、金沙江流经白草岭  28、雅砻江  29、雅砻江流经县市  30、鲜水河  31、理塘河 32、泸沽湖  33、“几”字形大河湾  34、九龙河 35、安宁河 36、龙川江 1)南华县 2)楚雄市 3)龙川河   4)牟定县    5)姚安县 6)祿丰县  蜻蛉河 7)大姚县 8)永仁县  9)金沙江龙川江流经元谋 10)元谋县  37,城河 38,会理县 39,鲹鱼河 40,会东县 41,普渡河 

41,普渡河  1)滇池 (1)海埂 (2)围海造田 (3)翠湖 (4)滇池古今谈


在云南省境内由东向北流的金沙江,相继汇入了普渡河、小江、以礼河、牛栏江、横江。因民区下游金沙江由于流经“小江逆断层”,在巧家县形成了巧家盆地,这里河谷豁然开朗,江面宽度达200米。巧家县下游金沙江沿北东向断裂形成的河道流去,受北岸的大小凉山山脉、五莲峰、五指山脉的作用限制,这一带峡谷连绵,谷岭高差1000余米,谷宽在500-800,河宽100米以下。金沙江北流至永善、绥江、水富县,流入四川省的新市镇后,一直向东流去,从这里开始金沙江进入了四川盆地,河流特性己逐渐和川江相似了。

41,普渡河

普渡河,(图片11517~11524)是金沙江右岸的一级支流,也是滇池唯一的出流河。发源于嵩明县梁王山(最高海拔2820米)北麓的喳拉箐牧羊河,全长379.6公里,落差约1850米。从滇池出口海口以上,为普渡河上游区,又称为滇池流域;海口至富民永定桥为河流的中游,称螳螂川;从永定桥以下至金沙江汇合口为下游,普渡河流经市县有嵩明县、昆明市的官渡区、盘龙区、五华区、西山区、呈贡区,及晋宁县、安宁市、富民县、禄劝县等,于禄劝县则黑区小河坪子东北1公里汇入金沙江。

 

(图片11517)普渡河


(图片11518)禄劝县东南角的普渡河,河水湍急,回流漩涡较多,河面宽约30米。

 

(图片11519)云贵高原最深的普渡河大峡谷。

 

(图片11520)普渡河大峡谷高耸的拱王山体,与山脚普渡河高差竟达3564米。

 

(图片11521)普渡河大峡谷旁的公路。

 

(图片11522)普渡河大峡谷周边村庄出行相当不易。

 

(图片11523)普渡河上游嵩明县梁王山北麓喳拉箐牧羊河的发源地地


(图片11524)普渡河上游嵩明县梁王山北麓喳拉箐牧羊河的发源地黄龙水库汇集地下水卫星地形图。

 

1)滇池,(图片11525~11529)位于昆明坝子中央,东起呈贡区旁,西至西山之麓,北临大观公园,南入晋宁县内,属西南第一大湖,中国第六大高原淡水湖泊。湖面南北长40公里(含草海),东西平均宽7公里,最宽处12.5公里。滇池在正常水位下湖面面积约309平方公里,平均水深5米,最深8米,库容15.6亿立方米左右,湖岸线长约150公里。滇池正常水位海拔1887.4 米,其中外海控制水位:正常高水位海拔1887.5米,最低水位海拔1885.5米;草海控制水位:正常高水位海拔1886.8米,最低水位海拔1885.5米。

滇池风光秀丽,为中国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四周有云南民族村、云南民族博物馆、西山华亭寺、太华寺、三清阁、龙门、筇竹寺、大观楼及晋宁盘龙寺、郑和公园等风景区。

 

(图片11525)从西山远眺五百里滇池尽收眼底。

 

(图片11526)从西山远眺五百里滇池尽收眼底。

 

 

(图片11527)滇池与红嘴鸥

 

(图片11528)滇池晚霞。

 

(图片11529)滇池地图。


(1)海埂,(图片11530~11535)位于滇池北部,一条由东向西横插在滇池中的楔形长堤,将湖体分为内外两部分。东起盘龙江入湖口海埂村,西至西山脚下,长约3.5公里,宽300米的障壁沙坝,东端与盘龙江三角洲相连,西端伸入滇池,将湖体分为内外两部分,有“一线平分秋色”之美称。它是由盘龙江、东白沙河等河流携带来的大量泥沙与西南风形成的湖流共同作用堆积而形成,一个带着泥沙往西南跑,一个由风推着往东北行,从而堆积沉积而形成,至清朝中叶因水位继续降低海埂才逐渐露出水面,堤中有一条缺口成为航道。

海埂以南称外海,是滇池的主体部分,面积289.065平方公里占滇池总面积的97.2%;海埂以北称内海,又名草海,面积约为10平方公里。滇池平均深度约5米,最深处为8米左右,北部草海较浅,只有1米多深,水浅草青,鱼虾成群  ,每当海菜花开的季节,一片轻柔的白色布满草海,也就有 “花湖” 美誉之称。

 

(图片11530)海埂长堤。

 

(图片11531)海埂长堤与红嘴鸥

 

(图片11532)从龙门远眺的海埂。

 

(图片11533)海埂。

 

(图片11534)每当海菜花开的季节,一片轻柔的白色布满草海。

 

(图片11535)海埂长堤卫星图

 

(2)围海造田,(图片1153611539)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昆明的围海造田运动是在文化大革命时代,海埂的东北面已成大片田地,海埂已名存实亡,不再是海中之。 据《滇池水利志》记载,1969年到1978年间围海造田约34950亩,使滇池面积缩小了23.3平方公里。上世纪80年代与90年代在滇池外海修筑防浪堤,又使其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1969年1228日举行昆明地区十万军民汇集东风广场举行围海造田誓师大会,决心打一场向滇池要田的歼灭战:抓革命,促生产,掀起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高潮。为这场既劳师动众却又劳命伤财,且还得不偿失的围海造田运动中,单为了工程和参加劳动者的日常生活需要,西山及周边的林木资源和山体等遭到就地取材大军的乱采乱伐。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损失非常巨大,生态损失就更不可估量了。

据《昆明市志》记载,这场滇池厄运历时近三年,19723月,根据全国计划会议精神才停下来,1980年后部分田地退田还湖。

 

(图片11536)滇池围海造田示意

 

(图片11537)滇池围海造田影相。


(图片11538)滇池围海造田影相。

 

 (图片11539)滇池围海造田影相。


(3)翠湖,(图片11540~11546)旧名菜海子,到民国初年,改辟为园,园内遍植柳树,湖内多种荷花,始有"翠湖"美称。原为滇池的一部份,当元代疏浚海口之后,滇池水位降低逐渐与滇池分离,但仍有河道经洪化桥一线与滇池草海相通。镇守云南的沐英曾在这里屯军,军马常在湖中洗浴又得名洗马河 ,又因湖中地下水不断涌出,又称九龙池 。进入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之后,成为城内的主要公园之一,现面积21万平方米,水面就占了15万平方米。两道长长柳堤呈“+”字交汇于园心,把全湖分而为四。南北横堤叫阮堤、东西纵堤叫唐堤,于民国年间修建。两堤交接处是湖心小岛。

 

(图片11541)翠湖牌坊。

 

(图片11542)翠湖公园鸟瞰图。

 

(图片11543)翠湖与红嘴鸥。

 

(图片11544)翠湖与红嘴鸥。

 

(图片115451964年与施加辛在翠湖。

 

(图片11546)翠湖公园卫星图。

 

4)滇池古今谈(图片11547,古称滇南泽,“滇”是“巅”或“颠”的演变,意思是说,它处于众山之巅,又称昆明湖,因离昆阳城近又叫昆阳湖。滇 池四周有商山、金马、碧鸡、梁王诸大山环绕,被西山阻挡汇积而成湖,风景秀丽。属地震断层陷落型湖泊,在距今约7000万年的地史中生代末与新生代初,古盘龙江已发育,由于长期的流水侵蚀作用,使昆明附近成为宽浅的谷地。约在1200万年前的地史新生代中新世晚期,云南大地发生多次间歇性的不等上升,后又出现南北向的大断裂。断层线以西,地壳受到抬升,形成山体陡峻的西山,似从湖畔拔地而起;断层线以东相对下沉,加之晋宁县西南部与玉溪市交界的刺桐关山地的抬升,导致古盘龙江南流通路被阻,积水而成为古滇池。

古滇池湖盆面积达1000平方公里,昆明市内的翠湖亦为一部分,由于地壳抬升,泥沙淤积和围垦,缩小到340平方公里,滇池北岸形成50平方公里的小平原(昆明城市发展的基地),现在的湖面已只有320多平方公里。

滇池湖包含今昆明市、郊,随着河流冲积扇的不断扩展和新生代以来地壳的上升运动,滇池在海口夺开缺口,元代初年挖开海口河,湖水经螳螂川、普渡河流入金沙江,造成湖水退落,湖面缩小,出水口下游两岸为高山峭壁夹峙,河床狭窄,当滇池水位过高时宣泄困难,每遇山洪暴发,各支流洪水倾注,滇池水位急剧增高,出水口宣泄不及,即酿成水患。滇池地区年降雨量约1090毫米,主要集中在5-10月。每年11月至次年4月称为干季,5-10月称为湿季。干季多年平均雨日24.5天,雨量只有109.8毫米;湿季平均雨日98.1天,雨量达980.4毫米。受夏季西南季风控制,空气湿度显著增加,温度日夜变幅小,没有显著的春夏秋冬之分,只有干季与湿季的差别,年平均气温在14.517.8℃之间,最高温度34.8℃,最低温度-8℃。

 

(图片11548)滇池。


滇池东西有金马、碧鸡二峰夹峙,南北有长虫、白鹤两山遥望,南北长约32公里,东西宽约10―20公里,呈弓弦形,平均水深4.4米,最大水深10.4米,湖岸线长163.2公里,蓄水16亿立方米,滇池北部有长堤(海堤),将湖分为两部分,堤外的叫外海〈昆阳海〉,面积305平方公里,水深3―5米,最深处8米,堤内的叫草海,由于盘龙江等二十多条河流携带大量泥沙,沉积淤浅,湖面只有25平方公里,湖底平坦,湖水较浅。20世纪70年代,又人为的在草海围湖造田10000余亩,使滇池面积进一步缩小,也破坏了自然环境。外海与草海之间,有大泊口和小泊口相通。



  最后修改于 2020-11-06 16:33    阅读(?)评论(0)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